将推出企业白名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市市场监管局在发布会上讲→

将推出企业白名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市市场监管局在发布会上讲→将推出企业白名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市市场监管局在发布会上讲→

导读:

  今天(5月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q 我们知道市场监管部门和企业打交道特别多,企业关心问题当中“涉企检...

今天(5月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image.png


q

我们知道市场监管部门和企业打交道特别多,企业关心问题当中“涉企检查”一定是其中一项。今年推出了“检查码”,采访中很多企业都说很有获得感。十大攻坚突破任务中还有“无事不扰事项”“无感监管对象”,在这两个新的创新举措中会给企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受或者会给他们带来哪些更多的便利?

彭文皓: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今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2025年1月1日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广应用“检查码”,实现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查后可评价,取得一定的成效。近期,我们的改革重点从规范检查行为进一步深入到提升检查质效。我们都知道,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要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把有计划的现场行政检查的量减下来。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精细风险管控,用“无事不扰”检查事项清单给检查内容“做减法”,用“无感监管”检查对象清单给优质企业“做减法”。

一方面,我们对检查事项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发布了“无事不扰”检查事项清单。这张清单就像一份“检查内容白名单”,里面列出的都是风险较低的检查事项。第一版清单涉及广告、价格、注册登记等领域411项检查情形,占所有检查情形的60%以上。过去监管部门上门检查内容相对较多,企业有时候会觉得“压力大”。现在我们把低风险事项划出来,除了上级部署以外不再主动上门检查,既不放松管理,又给企业减负。当然,列入清单的事项并不是不检查了,而是从“主动上门查”更多转向“智能查、触发查”。比如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用智能摄像头监控餐饮后厨,通过深挖智慧电梯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电梯安全的风险预警、智能派单和高效处置,通过互联网监测、处理投诉举报发现违法线索等。这些数字化、触发式手段就像“隐身监管员”,既能随时发现问题,又不会打扰企业日常运营。

另一方面,我们对检查对象进行分类管理,正在研究出台“无感监管”检查对象清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企业白名单”。近几年,我们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不同等级的企业采取不同检查频次。而“无感监管”检查对象清单是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监管的升级版。我们根据“风险+信用”进行双维度打分,将风险评级低、信用评级高的企业列入清单,除了上级部署以外不再主动上门检查。当然,进入“白名单”的企业并不是不再列入监管范围,而是将监管从“人盯人”转向“数据盯风险”。一旦“风险+信用”分类结果产生重大变化,系统将动态调整“白名单”范围。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14个细分领域的“企业白名单”的甄别规则,正在建设数据模型,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通过数据应用来发挥作用。对企业来说,这张“白名单”既能减负增效,减少迎检次数;又能信用变现,让风险低、信用好的企业享受政策红利;还能倒逼自律,让企业为了保住“白名单”身份,更主动规范经营,形成“越诚信越轻松”的正向激励。

总的来说,通过综合运用“无事不扰”检查事项清单和“无感监管”检查对象清单,我们对行政检查的源头进行精细化管理。如果企业一直合规,检查频率自然会降低,检查内容自然会减少。监管部门更多通过非现场方式开展“无事不扰”式监管,企业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服务和创新上。最终目标是让企业从“应付检查”转向“自查自律、主动合规”,和政府一起维护市场健康生态。


内容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返回列表
上一篇:河北499家中小企业入选全国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
下一篇:没有了